技术文章
运动粘度通过毛细管粘度计测定,核心遵循泊肃叶定律,需先测流体流经毛细管的时间,再结合粘度计常数与流体密度计算。
一、常用毛细管粘度计种类(按ASTM/ISO标准分类)
类型 代表标准 主要特点 适用场景
乌氏粘度计 ASTM D445/D4020, ISO 3104 带侧管与悬液球,可自吸回流,无需恒温浴外计时 通用场景,尤其适合透明牛顿流体(如润滑油、石油产品)
奥氏粘度计 - 结构简单、价格低,但需*全浸没计时,操作较繁琐 基础教学、科研,或对精度要求不高的牛顿流体测试
品氏粘度计 - 结构介于乌氏与奥氏之间,精度较高 需兼顾精度与操作便利性的牛顿流体测试
逆流粘度计 - 计时液柱逆向流动,受体积变化影响小 对精度要求高的牛顿流体测试
微量/微流粘度计 - 样品用量极少(微升级) 样品珍贵或难获取的场景(如生物医药领域)
二、核心测试方法(以乌氏粘度计为例)
1. 准备工作
- 样品处理:过滤去除杂质,根据样品特性(如易挥发、含水分)做脱水或惰性气体保护。
- 仪器与环境:选合适毛细管内径(确保流出时间200-1000秒,减少动能修正),用标准油校准粘度计常数;恒温水浴控温精度±0.05℃,环境无震动、气流干扰。
2. 操作步骤
1. 样品注入粘度计,浸入恒温浴平衡15-30分钟;
2. 负压吸样品至计时球上标线以上,释压后记录样品流经上下标线的时间(重复3次,取平均值,相对偏差≤0.3%);
3. 清洁粘度计(用合适溶剂冲洗、干燥),待测下一样品。
3. 计算与修正
- 运动粘度:ν = c·t(c为粘度计常数,t为平均流出时间);
- 必要修正:流出时间<200秒需做动能修正,样品与粘度计温差大需做温度修正。
三、常见问题与ASTM标准参考
1. 常见问题
- 气泡/杂质:导致计时不准,需过滤样品、排气泡;
- 温度波动:影响结果,需保证水浴稳定、样品充分恒温;
- 粘度计未洗净:残留样品干扰,需按规定清洁干燥。
2. 常用ASTM标准
- D445/D4020: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(乌氏粘度计法);
- D2515:用逆流粘度计测透明液体运动粘度;
- D5225:用自动粘度计测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粘度。
总结
选毛细管粘度计需结合样品类型、精度需求和样品量,优先用乌氏粘度计(通用且操作方便);测试关键在于控温、选对毛细管内径、保证样品洁净,同时做好仪器校准和数据修正。
请问你主要测试哪种类型的样品(如润滑油、生物医药样品等)?对测试精度或样品用量是否有特殊要求?